高等教育作为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要素
发布时间: 2018-05-09     发布人: 郑毅     访问次数: 326

※  江苏省2017“高等教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 大会学术论文交流  ※


   高等教育作为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要素
   

       —民办高校必须注重教育科研与学科创新、专业特色建设协调发展

                                          

                             1、黄安永                       2、郑毅
                         三江学院副校长 教授        高教研究所所长 教授


     摘 要    文章依据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习近平主席的报告精神,针对江苏文化大省的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 提出了民办高校应在注重高等教育教学应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科学与专业融合的研究以及注重教师、学术组织的学术争鳴氛围的强化,为繁荣高等教育学术研究,促进学科与专业健康发展,为社会需求培养优秀人才、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起到积极的借鉴性、推动性的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龙头,它具有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治理支持的功能,具有为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的功能,具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直接提供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功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发展的重要要素。习近平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报告中提出了“要把人民群众放在中心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把高等教育作为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要素,人才培养的过程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大学的定位要突出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教育的结构布局也突出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的统一等一系列创新思想和论断;把高等教育要办出中国特色,能不能办出特色,对历史和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的决定因素深入挖掘,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高等教育要突出知行合一等”一系列创新思想和论断是对高等教育的性质界定,也是给我们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江苏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优质的高等教育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对学校具有直接的影响。学校的定位、专业建设和学科水平既体现在推动学科发展的贡献上,也体现在应用学科发展的成果应用于培养人才和研究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贡献上。
   江苏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把人民群众放在中心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江苏省不但注重大学的定位、还在注重突出了教育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融合、教育结构布局也现实了与长远发展的统一等都取得突出成就。
    (一)江苏高等教育正形成公办、民办高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江苏高等教育是站在“由大向强”的新起点上,加快建设“高教强省”的战略选择就是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形成比较优势,科学协调发展,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建设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现代高教强省。
江苏的民办高等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教强省中从无到有、从一张白纸、一张蓝图、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从小到大、从少增多、从弱渐强,平地崛起一座极富特色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在近30年的风雨兼程中,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办学质量等都是在探索中前行,在发展中壮大,不断创新、不断规范、不断提升,百折不挠地不断超越。
江苏是高等教育大省,也是民办高等教育重镇。截止2015年底,江苏共有民办高校54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29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本科院校4所,独立学院25所)、民办高职院校25所,民办高校数占全省高校总数32.53%,大有“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势;民办高校在校生数39.39万人,占全省本专科在校生总数22.96%。
   江苏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都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办学宗旨;坚持“俭朴、勤奋、诚笃”的办学传统;坚持“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目的;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的办学方针;坚持“开放办学、协同育人”的办学道路;坚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坚持凝练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三江学院代表了社会力量兴教办学的模式;宿迁学院代表了政府投入民营机制的模式;南通理工学院代表了民营企业家投入办学的模式;无锡太湖学院代表了独立学院规范改设的模式,这四所民办高等院校的“十个坚持”,确立民办高校发展的办学目标,体现了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在全国民办高校和社会各界有着高度的影响。
江苏历来重视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坚持公平与质量的主线,不断强化政府责任,
积极优化政策环境,鼓励支持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捐资办学,努力搭建公办和民办平等发展平台,营造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社会氛围,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历史性贡献;民办高校挖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改变单一的政府投资体制,弥补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到显著的推进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民办高校以其灵活机制、自筹资金、自建校舍,为适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在解决民生问题、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民办高校在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学校依法享有的办学自主权、制定大学章程、多样化办学、创新内部管理和运行体制、从自身发展来设置学科专业,对公办高校改革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江苏高等教育注重内涵、特色建设与质量提升,引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指出:到2020年,我国民办教育服务产值至少要占到GDP的6%,这意味着民办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进一步明确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2016年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引导高校面向市场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引导高校调整类型定位。高校要依据区域性、行业性需求,加快发展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的新专业,拓展传统学科专业内涵。面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民办高校面对总体生源持续减少的严峻竞争不断增大的现实压力下,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困境中谋发展,引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江苏省成为与教育部共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多项目试点的高校;率先示范、引领发展、运行平稳、成效突出,为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闯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跻身我国民办高校第一方阵。
尤其是当今高等教育已走上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教管理体制正在由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走向以高校为主体的治理、由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规模发展走向以学术权力为主体的内涵质量提升。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一样,都面临着加强内涵建设和教育水平、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而民办高校更要花大的力气解决经费投入、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科研提升等内涵建设、更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水
平等核心问题。作为民办高校更应积极行动,以科技创新为强校之基,以学科建设为立校之本,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兴校之策,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等成为影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学科专业和人才队伍建设上不断探索快速发展的新路径,着力提升民办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办人们满意的大学。
(三)高教科研发展是指向科技进步、学校发展、人才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教学、科研、服务是当代高校发展的三大基本职能,科研既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也是专业建设的抓手。高教科研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直接和关键,是始终指向科技的进步、推动学校的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质量与学科、专业是协同共生的关系,既有区别、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并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然而,从资源和知识整合的角度看,其协同共生的关系更为显著。
    因此,以高等教育科研推进科技进步为引领,是倡导学科专业的“一体化”建设。学科是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及构成依据而形成的体系,也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功能单位。学科的主体功能是科学研究,学科具有与科学研究发展的一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的类型、层次、特色。专业是高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是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及构成依据而形成的体系,也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专业的主体功能是人才培养,专业具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的生存、发展、提高。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个引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专业是高校的基础,高教科研与学科体现高校的内涵。为此,江苏高等教育要不断提升内涵质量发展,注重加大高等教育科研、科技研究工作的力度,在高教研究、科技项目的申报数量、质量与科研经费资助数、科研影响力等正持续提高,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为了提高教师的高等教学科研水平,注重本学科、本专业的学术前沿动态,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和省内出国留学研修基金项目,设立专项出国经费,注重人才队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扶持青年教师申报高教研究课题项目。对重大课题或影响较大的研究项目,各高校高教研究所应积极申报教育部、省政府和人文社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项目,高教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等项目。对学校学科优势明显,教师承担一定角色的高教科研项目,为办好专业需要科研和学科支撑、对学科前沿和专业发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都是有极大帮助和大有裨益的。


     二、民办高校应急需解决教育科研和学科与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应尽快制定完善有利于学术研究、学术评价与学术荣誉结合的制度,
 1、为保证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应注重强化学术组织的学术争鳴氛围的作用
我国的民办高校存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办学定位不符,学用结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尚未形成;管理创新不足,与地方产业对接度不高,学科专业结构亟待优化;资源条件不够,特色不显著,亮点不突出,社会认可度和业界影响力不乐观,学科建设总体规划缺乏,方向不明,水平较低,教师的关注度不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水平不高等等。在科研方面,重视程度不同发展很不平衡:科研水平不强,申请项目不多;论文质量不高,核心期刊发表偏少;横向课题零碎化,科研立项数量和层次差异较大,不能体现整体研究水平;技术创新不够,服务地方能力较弱等现象。
研究型大学或一些著名老高校的教师,他们能自觉地融入学科建设,积极投入科研工作,就是因为在学校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学科文化和科研环境。而民办高校对教育科研工作则因多为“柔性”要求,导致大多数民办高校教育科研和学科、专业建设机制活力不够、动力不足,学科专业建设基本条件支撑不够、经费投入不足;有的民办高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形同虚设,甚至附设在教务处里,影响学术氛围,导致教育科研评价的激励机制得不到发挥;也有的民办高校基于办学成本因素,在选聘教师时,以能够满足教学和上课的需要,忽略对所引进的教师考察课堂能力和授课水平,特别是在学科造诣和科研水平方面要求不高或考察较少,出现民办高校的教师甚至连教育科研课题、专业科技项目都未接触过,不会搞科研、不会选题、不会写课题申报书,尤其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团队意识、各吹各的号角的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学术造诣深厚的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在民办高校尤为匮乏,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于急需提高;还有的民办高校虽把科学技术和学科建设摆上一定位置,但没有重视教育科研的推动作用,从而存在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不能以高质量的教育、扩大社会影响、吸引足够生源与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相距很远等等问题所在,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应注重教师引进的质量和培养、强化学校学术组织的学术争鳴氛围;尽快调整,以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树立先进的、超前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基本目标,确立教育研究,注重以优质的教学为质量提高服务,协同学科、专业建设为中心而形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体系,真正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共同发展落实在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中,使之成为拉动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民办本科大学。同时,根据学校学科发展与专业形成的学科特色,将专业类型和服务对象以及外部环境、发展空间、发展目标成为体系,为推动内涵水平的快速提高,为民办高校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为民办高校快速提升,尽快完善有利于学术研究、学术评价与学术荣誉结合的制度,
1、民办高校有生命,才能有继承与创新兼容发展
民办高校虽然发展了近30年,但始终面对着外延发展和内涵建设的双重压力与危机意识。民办高校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科研上水平,不能简单从科研工作不足、学科建设不足来找原因,而要从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来找办法,这是个系统工程。要把民办高校办学定位与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定位一致性地协同起来,认知自己的应用型、地方性、本科为主的民办高校定位,只有以学术研究、学术评价与学术荣誉结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实现科研工作与学科建设从适应需求向适应与引领并重发展,民办高校才能有生命力、才能从继承与创新兼容发展。
2. 民办高校必须注重高等教育教学应用理论研究与学科、专业的融合才能得到快速提升
任何高校如果没有优质的教学,没有学科支撑的专业,其学校的专业是不存在的;然而,有学科支撑的专业,但没有优质的教学和专业无特色,在当今的社会是无竞争可言的。有些民办高校一味强调学科建设,而忽视了高等教育研究,无教育质量和专业建设,这无基础、没有根基的学科建设是很难搞好的。尤其是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其内涵建设也是难以提高。因为,教育教学质量与专业建设决定着高校的生存,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科建设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所以,民办高校只有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优质化与学科特色、专业建设需求并重发展,注重教育科研在创新中推动内涵质量提高,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能力,才能在竞争中求发展。
 民办高校在注重“以人才培养、以高教科研与学科研究求生存、求发展”的同时,尽快解决师资队伍很不适应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问题存在;加快制定完善有利于学术研究、学术评价与学术荣誉结合的制度,以激励机制建制学科建设的科研人才政策,强化教学与科研发展和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尽快结合学科专业实际,选准重点方向,凝练几个与国家特需项目相契合的学科方向,快速发展自己。
民办高校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惑,不要等到所有问题都解决后才去强化科学研究、启动学科建设,这是不可取的。西京学院在人才引进方面值得借鉴,西京学院花巨资引进高水平教授团队,成功申办硕士点。并且准备不惜花大价钱,引进国际一流的海外教授团队,积极申报1-2个博士点,成为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榜样。我们再以教育部批准的5所民办本科高校开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例,获准培养硕士的5所民办本科高校之所以居上,就是通过破除传统办学理念,引进高层人才,强化学科建设,突出重点学科,大力开展科研,为地方经济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企业生产服务,引起业界的关注、思考和重视,在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有了重要突破。对此,民办高校科研应该立足于“应用型”的目标和思路,在抓高等教育科研工作的同时抓学科专业建设,形成民办高校自己的科研特色。在科研创新方面,注重高教科研推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创新源头作用,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增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教育研究和科学技术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与技术创新链相对接的技术研发体系;强化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创新学科专业发展模式,完善学科专业管理体制,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打造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加大科研投入,拓展学科建设,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民办高校当今发展的主题。
民办高校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改革创新推进到位,民办优势发挥到位,才能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即:民办高校只有确立与地方经济结合、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科研组织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教师绩效考评、科技平台构建、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现有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有效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这三个关键环节,加速人才培养和学术团队的壮大,注重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关系,严格科研统筹管理制度,才能全面提升综合效益,才能积极争取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充分利用经济产业优势和高等教育资源,发挥好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才能通过政府搭桥、高校帮扶、企业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在发展的难题上才能得到政府或外界的有利帮助。
     三江学院在注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注重提高科学研究:强调为江苏省和南京市以及雨花台区、江宁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使专家和科研成果能够进入政府的决策参考体系中去,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要求并鼓励教师针对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进行定向研究。创建高层次、高中端的平台,打造了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科研团队;高级别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使省级专家鉴定成绩逐年上升。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三江学院以“专业为生存、学科为发展”的原则,强化厚植学科优势,优化专业结构,理顺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实现学科与专业的协调发展,坚持教育科研立足实际,以解决社会与行业迫切需求的实际问题,强化服务教与学,以“研以致用”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为繁荣高等教育,促进学术研究、学科与专业科学发展,民办高校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以更多的科研成果、促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为社会需求培养优秀人才、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起到积极的、推动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兴华.论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
   [2] 朱伶俐,赵宇.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辩证关系与体制改革之思[J].文教资料,2014(8).
   [3] 汪向东.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加大科研工作力度[J].科技与教育,2014(1).
   [4] 李丽,翟孝平,黄爱妮.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科教导刊,2014(18).
   [5] 贾东荣.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作者简介: 
    黄安永,男,三江学院副校长,教授。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发展 
    郑 毅, 女,三江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