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举行2018级新生入学教育
发布人: 孙传峰 发布时间: 2018-09-19 访问次数: 214

 917日下午,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在东山校区E400会议室,举行2018级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由陈荣桂副院长主持,学院党政领导、系主任参加。

 会上,张家海书记向全体新生介绍了机电学院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学院学生近年来参加大学生创新竞赛和考研所取得的成绩;陈荣桂副院长通过学院优秀校友的实例,来激励大家进入大学要勤奋学习。

 汤文成院长在会上的发言全文:

    同学们好!祝贺同学们考入了大学,感谢同学们选择了我们学校,选择了我们学院。

 学院要我致辞,我也先学习了一下,我先从群里调出了几天前挂着的江苏十多所高校校长的开学典礼发言。虽然风格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理想、梦想、奋斗。

 说到理想、国家情怀之类,我想起马云2013年在接受《时尚先生·ESQUIRE》访谈时曾说:“十年前我很关心全世界,结果我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五年前我很关心中国的命运,我也过得很艰难;三年前我开始只关心公司,我的日子开始好起来。现在我只关心自己,越来越好,每个人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好,这世界就会好起来。”当然,这句话的意思很复杂,应该有背景。其核心,就是做好当下。

 人出生的时候,是没有什么口味、习惯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都是后天形成的。我们的许多爱好,其实最初时可能是被父母、学校逼着,以后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成为不可丢弃的习惯。如今的同学中,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有目标、有奋斗方向的,许多同学只是为了能上大学、能找到工作进了学校。脱离了父母、班主任的监管,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的第一关。

 能够考入大学,智商应该没有太大差别。未来的发展,如何培养情商,如何培养学习能力,成了重要元素。网上有个帖子“穷人穷在哪里,富人富在哪里?”其中有几十项对比,诸如“穷人:总想休息,工作并痛苦着;心灵是封闭的;富人:热爱事业,工作并乐着;头脑是开放的。”我忽然想起有个挂着郭德纲头像的帖子:“勤能补拙。要饭没有要早饭的,为什么呢?他能早起就不至于去要饭了”。在《任正非:致新员工书》里有一段插曲:“中国一家著名企业的总裁在回答一位美国企业家的提问‘你们公司怎么在30年间做到了世界领先’时,答道:‘不,我们是60多年,因为我们每天是2×8的时间在工作’……。”类似的话,我听过许多,包括鱼跃集团的老总吴光明说的“我每天多做一小时,一年就多了三百小时”。《第一财经》曾经做过的“南京人下班时间”调查,结论就是:南京平均下班时间最迟的区域就是徐庄软件园——20点17分。

 所以,第一,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勤奋,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这个学院今年有100名学生考上了研究生。他们没有因为完成了高考,而放松努力。

 6年前出的一本书《从容的香槟》中有个谷歌招聘员工的故事:偶然有一天,一人在大学校园的广告栏里看到一张小小的广告。上面什么也没写,只写着www.然后是个很怪的数学符号。那人觉得很有意思,就把这个网址记在了脑子里。回家上网的时候,他顺便点进去看一看。还是没有什么内容,就是一道未解的数学题。他觉得很有意思,决定把这道题解出来。这题并不容易,花了他半小时。等他解出题目以后,突然弹出了一个表格,请他填写。谷歌的门就这样向他打开了。谷歌就是如此狡猾,在花花绿绿的广告栏里注意到一张不起眼的广告——说明这个人对他周围世界的新鲜事物很留意。把这个网址记在脑子里——说明这个人过目不忘。回到家上网时还记得点进去看一看——说明这个人很有好奇心。看到一道没头没脑的数学题,决定要解答——说明他喜欢动脑筋。最后把题解答出来了——说明他智商也不低。不看简历,不看学历,不招聘,不海选,一分钱不花,谷歌就找到了它理想中的员工。

 所以,第二,充满好奇,认真对待每件事,是培养自己品行和素质的基本功课。

 上个月的《新京报》有篇报道:南京大学为了帮助新生们更快找到志趣相投的舍友,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在去年给新生按照生活习惯分宿舍的基础之上,今年推出了算法推荐2.0优化版本——通过校园迎新网的数据调查,统计新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再通过大数据“推荐算法”,量化评估各项数据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舍友分配。这样的做法,一定很好吗?我们将来的工作环境,一定都是这样与自己习惯、情趣等等完全匹配的人吗?学会与人相处,的确很难,但又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许,这样的做法,就把学习的机会,推给了未来。

 第三,学会与同学相处,学会倾听别人、关心别人,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

 未来的发展,不是只靠文凭的。文凭仅仅是块敲门砖。四十年前,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写了一本著作《文凭社会》,剖析了这个通货膨胀之外的通胀,引起了学界的强烈反响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书中惊世骇俗的论点——教育不能促进社会平等,教育非但不是社会流动的阶梯,反而为社会流动制造了障碍——多年来受到了人们(无论同意还是反对)的频繁引用,成为了一派思想的代表作。澎湃新闻对柯林斯作了采访。他以四十年的社会实践,对文凭通胀又作了诠释。他说,四十年来文凭通胀愈演愈烈,就业市场上教育文凭的通货膨胀增长了很多。在美国,高中文凭对找工作几乎已经没有用了,它只能用于进入大学,获得一个更高的学位。过去能够以较低的文凭得到的职位,例如警员,现在要求应聘者拥有本科学历;而想成为警长,则需要犯罪学或者刑事司法专业的硕士学位。上世纪70年代,本科学历的商务经理是很常见的,而现在这种职位大多数都需要一个工商管理学硕士(MBA)学位。而这种现象在其他行业也普遍发生。

 第四,我们是为了文凭而进入大学的,但我们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进入大学的。

 第五,关于专业,我说几句:

 前两天有条IBM公司3年后将推出量子计算机的新闻。并且在其中提到“斯坦福教授卡普兰做了一项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意味着大批的翻译、记者、收银员、助理、保安、司机、交易员、客服……都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失去自己原来的工作。面对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你有三个选择:要么积累财富,成为资本大鳄;积累名气,成为独特个体;积累知识,成为更高深技术的掌握者;新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近,我们必须有意识提升自己,方能赶上时代的潮流!”所以,大数据、智能制造,我们学院都涉及,因为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是我们学院三大学科的主要应用领域。

 部分同学不是第一志愿进入到了我们学院,其实,我们学院的专业是长线专业,也就是随着从业的经验、不断学习,越老越吃香的专业,更重要的,我们的基础适合于未来从事管理等等其他专业。而其他专业要想改行再进入我们专业,几乎不可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的德国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的观点:“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积”。

 《林语花溪》中的一段,林语堂有次受邀到一所女子学校给毕业班演讲,校方给他的演讲题目是“文学职业”。可林语堂开口的第一句话:“我劝你们不要以文学为职业”。此言一出会场鸦雀无声,林语堂接着说历史上有个女词人李清照,她之所以能写得一手好词,是因为嫁了个好丈夫赵明诚,解决了吃饭问题,才能安心写词。而赵明诚的历史贡献,就是养活了一个名垂青史的女词人。其实,林语堂的这番话,是话中有话。林语堂想说的是,空谈理想是不行的,若要将理想付诸实施,还得有生活和经济的基础,才能坚持下去。

 从就业上讲,改革开放后的40年,机械、电气,无论这些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还是遇到困难,就业始终是名列前茅。例如大家不怎么看好的材料成型专业,一直供不应求;建筑电气专业,基本是3个用人单位,才能在我们这里求到1名学生。汽车服务工程也是如此,南京现在一年的汽车整车产量超过80万辆,需要多少人就业?因此,在学习中了解专业,才会热爱专业。我以前学过绘画,也一直心仪东南大学的建筑系,但文革后第一届高考,建筑系在江苏只招收2名,我没有敢填志愿,选择了机械。这些年下来,觉得机械专业好。

 同学们,四年的大学生活开始了。霍金说过:“人生如果不好玩,那就是一场悲剧”。“第一,永远抬头看天上的期望,而不是你的脚下。第二,永远不放弃工作,工作赋予你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什么是工作?学生的学业就是学生的工作。也许某个知识点你不感兴趣,但是,要走上毕业的台阶,无论你是否感兴趣,都得按照规则去做。

 书店里有一本书《我不》(是一些小故事串起来的短篇),在书的封底留下的那几行小字,我感觉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值得学习,它是这样写的:时间会把你欠下的对不起,变成还不起,又会把很多对不起,变成来不及。人生本无定数,回首已是天涯,五味杂陈的劣酒,总好过温吞水一杯吧。当初有些话,年轻的时候羞于启齿,等到张得开嘴时,已是人近中年,且远隔万重山水。个人的内心充满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他所看到的就会是什么。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机会,珍惜同学友谊,把大学的四年设计好,完成好。祝同学们在新起点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

 谢谢大家。

通讯、摄影:袁峰


版权所有 © 2002-2006 三江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数字媒体技术部   你有任何建议请联系:Webmaster@sju.js.cn